Toppik 增髮纖維粉 深啡色 Hair Building Fibers

$23.00 USD
【現貨發售中】

 【手機版向左滑可查看使用效果及完整造型示範教學】

Toppik 增髮纖維假髮是一種細小的微纖維髮,大小約0.3~0.5 mm,由跟頭髮相同結構的keratin蛋白質製造而成,不傷頭皮,不阻塞毛孔。

藉由靜電效應跟頭髮緊密地結合,使幼細的頭髮附著無數的微髮,在視覺上能造成原本幼小的頭髮變多變粗的效果。而頭髮稀少的區域看起來像立即長了新生的頭髮。即使近到5公分內也不會被發覺和一般頭髮的差異,而且使用方便,使用30秒後,即可看到使用成效。

容量: 12g


使用方法:

  1. 使用時,頭髮必須是乾的。

  2. 打開罐子, 在頭上7.5到15公分高的地方,對準要使用的地方,輕輕搖晃 Toppik,讓纖維滑落到頭髮上。然後用手輕拍,幫助纖維散開附著。

  3. 在前額髮線附近使用的話,用姆指和食指擋住,防止纖維掉到眼睛或者臉上。

  4. 如果看不到中後方的頭髮,可以用另一隻手,拿小鏡子站在一面大鏡子前調整位置,等到習慣後,你可以不需要鏡子就可以很熟練地使用Toppik。

  5. 最後用梳子來整理頭髮.只要30秒就可以看到頂豐發揮功效。

  6. 使用完蓋緊蓋子,避免於潮濕處或陽光直射處貯存。

  7. Toppik不怕強風和雨,但是可以很輕易的移除,只要用普通的洗頭水即可洗淨。

  8. Toppik不會沾粘衣物,只要輕輕一拍就可以將掉落在衣物上的髮絲拍落,不會讓衣物染上顏色。

  9. 皮膚如有過敏或發癢等症狀時,請暫停使用。

  10. 請遠離火源,並置於乾燥及幼兒取不到之處。

  11. 如掉入眼睛裡,用清水洗淨即可。

 

【所有產品下單及完成付款後以順豐寄出,本店不設自家門市】

香港訂單選購滿$250系統即時自動免運費

每天11:59pm截單,第二個工作日寄出*
逢星期六、日及公眾假期休息不寄貨

寄送例子:
8月1日(星期一) 9:00pm 下單並完成付款
8月2日(星期二) 訂單以順豐寄出,並會在傍晚約6pm 以電郵通知順豐單號
8月3日(星期三)順豐正常會完成派送

*如訂單內有預訂貨品 (即是標明【預訂中】的產品),請參考產品頁面所示的預計到貨日,訂單會等待預訂貨品到貨後一併寄出。

將所選產品加入購物車後即可自行開始結帳

填寫個人運送資料後可選擇以下方式付款:
1. 信用卡(MASTER/ VISA/ AE)
2. 銀聯 *
3. Wechatpay (HK/內地均可) *
4. Alipay (HK/內地均可) *
5. 轉數快FPS *
6. 銀行轉帳(恒生)

如欲使用 Alipay/ Wechatpay/ 銀聯或轉數快付款,請在付款方式頁面選擇 "QFPay Secure Checkout 2.0" 方式,頁面將會轉到 QFPay Secure Checkout 2.0 網頁並直接完成付款程序

【關於消費券】
本店可接受三種消費券:AlipayHK, WechatpayHK 及 Tap&Go

↓ 通常一起購買↓ 

Customer Reviews

Be the first to write a review
0%
(0)
0%
(0)
0%
(0)
0%
(0)
0%
(0)

你可能也會喜歡

最近查看

流行髮型教學

近年流行Wet Look濕髮造型重點介紹! 三大因素踢走油膩感

近年流行Wet Look濕髮造型重點介紹! 三大因素踢走油膩感

▼點擊收看YouTube完整教學影片▼ 近年在 WET LOOK 濕潤感髮型越來越流行之際,亦有更多人嘗試弄出濕髮感,但稍一不慎就變成比起 WET LOOK 來說,更像是頭髮沒洗乾淨而出油的油頭。 想知道到底自己弄出流行濕髮感時忽略了什麼問題? 近年流行濕髮感...

Read more

髮型產品知識

[Black Friday] 2023 新品一覽懶人包

[Black Friday] 2023 新品一覽懶人包

所有折扣碼及優惠到 29/11 23:59 即止! 距離年度最大優惠完結尚餘... 00 DAYS : 00 HOURS : 00 MIN : 00 SEC 今年我們引入的新產品與往年比較不一樣,除了有新的髮蠟產品之外,亦有其...

Read more
BLACK FRIDAY 跟着髮型教學這樣買,可以節省多少?

BLACK FRIDAY 跟着髮型教學這樣買,可以節省多少?

你還記得自己是從哪一條髮型教學影片認識我們的嗎? 我們每一個髮型教學都追求從零開始完整教授整個造型過程:從頭髮的形狀、線條到質感都要做到最到位,而這就需要使用最適合的產品。 不論是會消耗的髮泥髮蠟,還是長期使用的髮型工具也好,Black Friday是全年把門檻降到最低的時機,讓大...

Read more